沥青延度仪是用于测定沥青延度指标的关键设备,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。科学的养护可延长仪器使用寿命、降低故障率,并保障数据可靠性。以下从日常维护、定期检查、关键部件养护及环境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养护要点:
一、日常维护
1. 清洁与除尘
- 外部清洁:每日试验结束后,用无尘布擦拭仪器外壳及操作面板,清除油污、沥青残留或灰尘。避免使用有机溶剂(如酒精)直接擦拭,以免腐蚀表面涂层。
- 内部清洁:每周打开仪器罩壳,使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清除传动机构、导轨及传感器周围的灰尘。重点清理拉伸装置的滑轨和丝杆,防止颗粒物加速机械磨损。
- 试件清理:及时清理夹具上的残留沥青,避免固化后影响下次装夹。可使用加热软化的刮刀轻轻剔除,再用棉纱蘸取甘油擦拭。
2. 电源与线路检查
- 断电保护:每日试验结束后关闭电源,减少电子元件长时间通电导致的老化。雷雨天气需断开电源并接地,防止电压波动损坏控制系统。
- 线路检查:每月检查电源线、信号线是否破损或老化,尤其注意拉伸电机的接线端口。发现绝缘层开裂时需立即更换,避免短路风险。
3. 润滑与防锈
- 传动部件润滑:每季度对拉伸丝杆、导轨及齿轮组滴加专用硅脂(如道康宁Molykote),避免金属干摩擦。润滑前需清除旧脂,用量以覆盖表面且不溢出为准。
- 防锈处理:若仪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,可在金属表面薄涂一层防锈蜡。夹具及刀刃部位需保持干燥,定期涂抹防锈油并贴防护膜。
二、定期检查与校准
1. 机械系统检查
- 拉伸对中性:每月检查拉伸装置的上下夹具是否同轴,偏差应小于0.5mm。通过调整导轨螺丝或更换磨损的导向套确保试件受力均匀。
- 负载测试:每半年进行一次最大拉伸力测试,加载标准砝码验证电机扭矩输出是否符合标称值(误差≤±2%)。若拉力不足,需检查皮带松紧度或更换电机。
2. 温控系统维护
- 加热装置检查:若仪器配备恒温水浴,需每周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结垢,清理水垢并补充去离子水。温度传感器需每年校准,误差应控制在±0.5℃以内。
- 保温性能测试:每季度检测水浴的保温效果,在设定温度下运行4小时,水温波动不得超过±1℃。必要时更换老化的保温材料。
3. 测量系统校准
- 位移传感器校准:使用标准量块(如100mm、200mm)对位移传感器进行线性校准,误差需小于±0.1mm。校准后通过软件重置零点,避免累积误差。
- 延度显示验证:定期用已知延度的沥青样品(如延度标准物质)进行对比试验,实测值与标称值偏差应不超过±5%。若超差,需检查传感器或更换控制模块。
三、关键部件专项养护
1. 夹具与刀片
- 刀刃维护:每次试验后用显微镜检查刀片是否变形或卷刃,轻微磨损可用金刚石砂纸抛光,严重磨损则更换。夹具弹簧需定期测试张力,衰减超过20%时更换。
- 夹持力调节:每季度使用测力计校准夹具压力,沥青试件装夹力需保持在10-15N范围内,防止过紧导致试件断裂或过松滑落。
2.传动与驱动系统
- 皮带与齿轮检查:每月检查传动皮带张力,用拇指按压法判断松紧度(下压量≤5mm)。齿轮啮合面需涂抹石墨粉减少磨损,每年更换一次皮带。
- 电机保养:每年拆卸电机轴承,清洗后添加高温润滑脂(如克虏伯Staburags NBU 12)。电机绕组绝缘电阻需≥50MΩ,否则需烘干或更换。
四、环境与存储控制
1. 环境要求
- 温湿度控制: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-25℃,相对湿度≤60%。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金属部件锈蚀、电子元件失效。建议配备除湿机及空调。
- 防尘措施:仪器应放置在封闭柜体或无尘实验台,空气过滤器每月更换一次,避免粉尘进入光路或传动机构。
2. 长期停用管理
- 封存前处理:若仪器超过1个月不使用,需清洁后在关键金属表面涂抹防锈油,夹具涂抹硅脂,并用保鲜膜包裹。水浴排空水分并注入防腐剂。
- 重启检查:重新启用前,手动旋转机械部件3-5次,确认无卡滞后通电预热1小时,再进行校准和试运行。